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和方法论——我院开展校外专家学术讲座

作者:肖天雄编辑:生化学院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2点击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素养,20241210日,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在知远楼201学术报告厅举办校外专家学术讲座,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周锐教授主讲,生化学院近400名师生代表参加,副校长魏顺主持。

 

周锐教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学博士,现为华中农业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动物疾病防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回盛生物首席科学家、回盛研究院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英合作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讲座中,周锐教授先从中外名家对大学的定义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和方法论。

随后,周教授阐述了科学和技术二者的区别,并通过古今中外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实例,论述了科学和技术二者的创新是相互促进、协同进化的观点。

接着,周教授通过经典遗传学到系统生物学的科学发展过程以及基因工程到神经网络的技术进步过程,详细解释了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两种驱动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然后,周教授讲授了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的机制,技术(工程)方法的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当前的科技创新方法正由问题驱动向数据驱动进化。

最后,周教授结合自身从事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相关研究,分享了疾病的发现、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解决、科学和技术成果、研究从哪儿开始、技术与产品的集成和推广应用、研究如何升级、遇到挫折的应对、新时期如何发现新问题等8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在报告的尾声,周教授勉励大家要始终保有“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精神,在民族复兴之路,圆梦之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提问环节,周教授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中时指出:要认识到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学科“范式”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要在激发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可塑性”,继而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